供需双弱 铅价先抑后扬
2025年04月22日 13:55 72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WB平台 作者: 范芮
今年以来,铅价走势呈现震荡偏强态势。今年春节期间,下游电池企业提前复产,而再生铅企业复产滞后,导致铅锭阶段性供需错配,叠加美国关税政策延期,宏观和基本面共振带动铅价偏强运行。3月份,美国关税政策反复,衰退预期增加,美元指数大幅回落。铅下游需求回暖,但供应受环保限产影响,呈现供减需增趋势,铅价在宏观与基本面双重提振下快速上涨。
目前,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美联储降息路径及美国关税政策落地效果。预计美国贸易政策不及预期的情况,可能导致美元指数在4月份上行,市场衰退预期也将缓和。美联储降息路径的延后,可能导致5—6月份美元指数再次偏强运行。宏观因素可能造成铅价短期内波动,但较难形成趋势性行情。
原料供应格局分化
2024年,全球铅矿产量为458.19万吨。2025年一季度,海外矿山提产与减产并存,Tara矿山复产及部分矿山爬产带来增量,一季度,海外矿石供应量小幅增加。二季度,新投产矿山将带来部分增量,主要存量矿山处于爬产或提产阶段。综合来看,预计新投产矿山二季度将有部分高富含铅精矿释放,铅精矿供应小幅增加。1—2月份,国内矿山铅精矿产量环比下降17.91%,同比增长12.36%;矿山开工率环比下降11.65%,同比增长2.29%,预计二季度国内矿山矿产量将环比增长。
一季度,铅精矿进口量处于同期偏高水平。二季度,长单进口基本持平,叠加副产品价格高企,进口量有望维持往年同期高位。港口铅精矿库存维持低位,冶炼厂库存处于偏高水平。加工费稳定在国产矿650元/金属吨、进口矿为-20美元/干吨,显示供需紧平衡,预计二季度维持稳定。废料方面,一季度,废电瓶供应呈现先增后紧态势。二季度为铅蓄电池需求淡季,再生铅仍有新增产能投放。
综合来看,进口矿石稳中小增,国内矿山逐步复产,预计二季度矿石供应增加。考虑到冶炼厂矿石库存仍处于绝对高位,二季度,铅精矿供需格局将较一季度更为宽松。由于再生铅产能过剩,以及蓄电池报废淡季的到来,二季度,废电瓶供应难言宽松,但需求的下降将降低部分供应减少的影响,预计二季度废电瓶供应紧张的局面较3月份有所缓解,废电瓶价格可能出现小幅下调,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铅锭供应分化 进口扰动减弱
今年一季度,国内原生铅厂铅产量环比下降5.64%。二季度,矿石供应增加且库存高位,原料端限制较小,预计铅产量较一季度增加。综合来看,二季度,原料端对原生铅生产限制较小,但以副产品利润为重心的生产方式,将限制原生铅增产空间,预计二季度原生铅产量小幅增加。
一季度,再生铅受环保限产及春节影响,出现较大规模减产。利润方面,一季度,环保限产导致铅价与废电瓶价格走势分化、下游需求较好,再生铅冶炼厂利润水平尚可。二季度,环保因素对再生铅生产扰动减弱,原料供应矛盾仍是再生铅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随着下游电池企业开工率逐步下降,需求端对再生铅的冲击也将导致再生铅减产预期增加。
进口方面,二季度,由于环保限产因素扰动减弱,随着需求端进入淡季,预计铅锭进口窗口打开机会较小,未来铅锭进口难有明显增量。
综合来看,二季度,再生铅企业的利润水平将被进一步压缩。随着需求淡季的到来,再生铅开工水平较难维持在3月份的高位,预计二季度产量环比增加,但增产幅度较小。
库存低位运行
铅下游需求中铅蓄电池占比超80%,一季度为汽车蓄电池替换旺季,因此,需求端对铅价拉动作用较强。二季度,需求回归季节性淡季,订单量出现下降,开工水平逐步转弱,且经销商库存偏高抑制采购。出口方面,一季度,铅价内强外弱,二季度在成本端的支撑下,出口优势难恢复,叠加海外布局加深,出口需求难有亮眼表现。综合来看,铅蓄电池需求或恢复季节性特征,铅蓄电池开工水平将逐步转弱,而铅蓄电池经销商库存偏高将进一步抑制需求,但从往年数据来看,5—6月份,铅蓄电池经销商存在为旺季提前备库的可能,电池企业逢低采购需求或依然存在。
综合来看,近期铅价偏强为需求及成本共同支撑。二季度,铅需求逐步转弱,而再生铅减产速度往往滞后于需求放缓进度。因此,4月份铅价可能回调,但随着再生铅企业减产,下游企业在5—6月份逢低价格采购将支撑铅价向上修复,预计二季度铅价呈震荡走势,价格将先抑后扬。
(作者单位:国元期货)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xjalb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