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传统地勘企业的蜕变与求索——西安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迈上发展新征程
2022年11月02日 8:53 605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杨凤丽
晨曦微露,气象和畅,草木竞绿。在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区腹地,西北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物化探工程部的广域电磁发射机正徐徐腾起双翼,地面各端点的轻便接收装置准备就绪,沐浴着朝阳,勘查工作已在悄然进行,这就是物化探总队公司转型升级后的一处广域电磁法深部勘查现场。
相比于前,这里不见了道道槽沟、遍地深坑及网格式钻孔;没有滴漏的废油渍,没有散乱的器具、漫天的尘埃和随手的垃圾,蓝天白云清透悠然。前后为何有云泥之别?答案就蕴藏在物化探总队公司10年来的艰辛求索与转型蜕变中。
除旧立新 改革焕“企”生机
回顾2012年以前,西北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主业凋敝,项目少且规模小,产值全年不足2000万元。公司技术落后、方法陈旧、设备老化、项目骨干匮乏,加之国家不断修订行业规范及准入条件,技术、能耗、环保各类门槛都在提高,传统经营模式举步维艰。大气候压顶,该公司党委打破惯常思维,摒弃“等、靠、要”模式,确定了自主自力向科技型企业转变的总方针,拿出“壮士断腕”的魄力,革故鼎新,全面改革机制体制,改组党支部及工会分会。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关停钻探工程部,成立民生项目开发部、测绘部、设备管理部,抽调工程部技术骨干组建科技创新党小组,主动出击,引进国内外各种新装备、新技术、新方法,朝着绿色勘查进军。
大刀阔斧伐旧换新,需要政治魄力和党建引领。该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促进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深度融合,以党建完善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提质管理“去粗取精”,实效一目了然。公司以市场化、实效化为导向制订并实施了工程部独立核算、安全生产标准化、高技人才津贴制、专家师带徒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建立权责清晰的成本核算体系,绩效津贴分配制度,极大调动了员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
持续推进精益6S与目视管理、TPM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程度降低搁置率和浪费率。公司野外项目部及施工现场基本实现了“全面应用、消除浪费、提升效益、持续改善”的目标,特别是以云南红河地区宽频带大地电磁数据采集项目为标杆,实现了211个勘测点节约17万元的目标。2021年度,该公司实现降本增效153万元,真正凸显了一体化节流效应,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步入新时代,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陕西发展需要,在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聚焦主业、双轮驱动、多业并举、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下,物化探总队公司制订了“建设行业一流物化探专业技术队伍”的目标,把创新当做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瞄准科技前沿,着手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公司转型升级。物化探总队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郭文波一再强调:“接下来我们会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科技兴企的路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创新团队,完成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我们要成为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突击队。”
深耕创新 解锁科技密码
创新驱动战略始于加入“跟跑”行列。物化探总队公司制订了自主投入联合专业物探研究院所共同研究的策略,以每年不低于300万元的投资力度,联合长安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等院所,持续开展地-空瞬变电磁法、地-坑广域电磁法、井(坑)中激电、阵列激电、无人机航磁测量等前沿技术探究,并创造性地将探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召,“十三五”以来,该公司科研性生产攀高走强,承担了多个国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相关综合地球物理装备测试与示范勘查工作,先后实施了辽宁丹东地区、青海阿尔金-东昆仑地区、陕西华阳川、内蒙古科尔沁、山东莱州、云南红河等一大批“宽频带大地电磁数据采集、CSAMT探测”项目;将广域电磁法推广应用至金属矿深部找矿,并创造性地提出广域电磁法三维找矿模式,研发了《一种地-坑广域电磁测量方法及装置》,极大提高了信号强度、分辨能力、探测深度,拓展了频率域电磁法的前沿领域,该成果被授予国际创新专利;在黄河流域沉积型铝土矿勘探过程中,针对地貌复杂、精细度高、绿色勘查等需求,为突破技术瓶颈,《一种沉积型铝土矿的定位方法》因运而生,穿插研发了阵列式激电探测方法,开发了全域瞬变电磁观测数据处理解释软件等一套技法,解决了现有沉积型铝土矿探测手段单一、探测结果不准确的难题,实现了铝土矿的精准定位,该技术套装荣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
2021年,为配合国家深地战略,该公司打响了技术攻坚战,采用全域多分量瞬变电磁法、地-坑频率域电磁法、阵列式激发极化等配套方法,开发了一套“金属矿深部和外围电磁探测关键技术与应用”勘查体系,这套“杀手锏”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为隐伏金属矿及外围找矿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减少了地质工作对环境的扰动,真正做到了经济、环保、高效,于同年8月获得了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创新闸门一经开,源头活水翻涌来。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省份复杂地区的找矿过程中,该公司创新团队先后研发出地-空瞬变电磁法、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瞬变电磁全域多分量测量、北方沉积型铝土矿快速评价与定位、阵列激电法、金属矿综合电法立体探测等技术,成为该公司破解大地“疑难杂症”的核心技术。梳理显示,近年来,该公司获授权国际创新专利、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计15项,完成陕西省科技成果登记4项,编制中国地球物理团体标准、陕西省地方标准、企业工法共计5项;获各种国家、省部级、地方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连续3年入选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公司实现了营收4681万元,同比增长103%,完成科技研发投入234万元,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0年来,物化探总队公司负重前行,顶压奋进,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勇闯行业前沿,解锁科技密码,挺进“一带一路”,该公司在艰辛求索中实现了华丽蜕变。
强势兴企 打造人才高地
科技兴企,需要发挥人才的核心效能。物化探总队公司在“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下,筑牢“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利用“平台+项目+人才”的模式,逐步完善“引、选、培、用”的体制机制,强化了科研人员、创新团队的自主选育和科研平台的搭建。
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挂牌公司,“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设立,陈颙、滕吉文、何继善、底青云等两院院士、薛国强研究员、李貅教授等多位专家被先后聘任,多项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同步引进,为该公司在关键核心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科研技术人才。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该公司自主成立“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工作室”,参加并举办了多次高端前沿技术培训,推行了多项地质勘查示范工程,融入了行业尖端。
2019年,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情况,该公司组建了“郭文波创新工作室”,着力开展绿色、高效、精准、大深度探测技术创新研发工作。该公司党委书记郭文波是科技创新的“领头雁”,他强调“两个工作室务必发挥引领、推动作用,要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专业人才的‘练兵场’”。几年来,该工作室先后培养出博士后2人、博士2人、高级工程师10余人。党员先锋、电磁团队负责人王宏宇,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重磁团队负责人陈靖等作为核心成员,带领青年技术骨干攻克并转化了一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为公司、行业的勘查找矿提供了发展引领和技术支撑。日前,该公司“中国西北特殊景观区深部资源探测创新团队”成功入选陕西省2021年“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团队2人入选西安市科技专家库。
该公司人才管理的激励机制同样不拘一格,针对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急需人才、技术攻关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探索定制量化评价标准,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能,努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公司高质量“领跑”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坚守绿色勘查 推动协调发展
为国家提供资源保障是探矿行业的使命,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地勘人的责任。物化探总队公司革除旧弊,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严格遵循国家保护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坚持科学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就勘探过程中的植被、水资源、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减弱噪声污染等方面,结合勘查专业制订了具体而详实的规章制度,约束勘查人员以身作则,规范落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取代传统探测设备的,是中科院DRU-I电磁接收、无人机航磁测量、微动探测等系统,以及广域电磁仪、GPS-RTK定位仪、GNSS自动化监测仪等,这些“装甲”均为绿色勘查设备,为地球做CT,避免了传统工程施工对地表植被及山体的破坏。
在地形条件复杂、交通条件差的山区环境,该公司团队研发了“一种阵列式激发极化法勘探装置”,采用借线遥控技术,一次性布设电极,实现多极距、多装置的组合测量,避免了重复布设对生态的二次影响。在土层干燥的厚覆盖区,淘汰了常规供电极挖坑布设方式,采用自主研发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该技术是公司“三秦学者”创新团队专为绿色勘查研发,其自带渗水装置,布设时不需要在地表挖设极坑,工作效率高,环境扰动小,大大减少了物探工作对黄河流域千沟万壑碎裂地貌的影响。
为减少地质灾害,物化探总队公司不遗余力,深入探索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修复工程,几年来,提交了煤炭绿色矿山实施方案十几项,为地质风险和废弃矿山管理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撑;为加快农村建设,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该公司把关注点转移到农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地恢复与治理方面,完成了新疆昆玉、阿拉尔市和延安吴起县等农业地球化学调查,提出了调查区土地资源安全利用区划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建议,为南疆、甘南、陕北等地精准扶贫、繁荣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近两年,该公司转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广泛参与山水林田草木生态保护修复、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地热勘查等领域,涉及工程60余项,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矿产、农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扛起了国企担当。
卓绝求索路漫漫,“十四五”笃行再争锋。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该公司党委力争将体制机制改革排浪式推进,充分挖掘人才的资本效能;加快产业布局、增扩创新链条,加大转化成果,向科技密集型企业再升级;助推绿色勘查,修复矿山环境,服务现代农业,为生态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物化探人的最大动能!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xjalb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